7月3日
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
钢结构智能建造实验室
暨中建三局一公司钢结构研发中心
在武汉正式揭牌成立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丁烈云,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副院长骆汉宾,中建集团首席专家、中建产研院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黄刚,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张永涛,广联达智慧研究院业务研究部总监宋银灏,中建三局一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万大勇,总工程师文江涛,钢构公司主要负责人等出席仪式。
与会嘉宾、领导共同为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钢结构智能建造实验室及中建三局一公司钢结构研发中心揭牌。
丁烈云对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钢结构智能建造实验室和中建三局一公司钢结构研发中心的正式成立表示祝贺,并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几点希望:
一是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夯实信息化、数字化基础,勇于探索,加快建设原始创新策源地;
二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担当,力争多出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家实验室;
三是健全实验室数字建造人才培养制度,制定符合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
四是切实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产学研协同发展体系,推动国家实验室高质量建设和发展水平。
万大勇向长期关心和支持一公司发展的各位来宾表示感谢,他表示:中建三局一公司正朝着“一流的科技创新型工程总承包企业”阔步迈进,加速构建“1+4+10”科技研发体系,打造发展新引擎。钢结构智能建造实验室要争当华中科技大学的“最佳合作实验室”,共同打造国际领先、行业一流、创新技术支撑的建筑钢结构智能建造研发平台,突破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推动革新生产方式,真正实现科研、设计、生产、装配、运维等全产业链融合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文江涛专题汇报了钢结构智能建造实验室建设情况。
现场领导、嘉宾实地参观了钢构公司研发中心展厅,展厅通过静态模型、动态模型、裸眼3D动画技术、雷达投影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展示了钢构公司标杆名片项目、关键施工技术以及智慧工地、智慧工厂等智能管控平台。
钢结构智能建造实验室以建设成为国际领先的突破型、引领型钢结构智能建造实验室为主要目标。主要任务是以建筑钢结构工业化体系研究为基础,形成利于标准化、工业化、智能化生产、建造和运维的建筑钢结构工业化理论和方法;打造行业标杆的灯塔工厂、智能高效的智慧工地,实现从工厂到现场的智能装备的联动应用,构建全产业链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形成一批建筑钢结构工业化关键技术产品及核心科技成果,提升建筑钢结构智能建造水平。
“最强大脑”助力高效管理
1.天枢指挥中心
构建了“云、网、端”一体化的数智建造平台
将招采、生产等22个业务模块
507条核心流程从线下办搬到线上办
流程与数据纵横贯通
实现核心业务“全在线”
2.智慧工厂
通过物联网IOT、控制器边缘智能、
大数据分析诊断等技术
搭建了钢结构全产业链质量智能管控
和快速追踪的智慧工厂系统
实现生产数据、项目出入库概况
构件质量缺陷分析的“可视化”管理
3.智慧工地
建立了智慧工地系统
深度融合钢构设施业务管理逻辑
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核心技术
构建高效、智慧的管理生态
实现了项目现场生产、技术、安全等
8大业务场景的“全连接”
实现施工现场的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
除此之外
钢结构智能建造实验室
研发、改进和应用了一系列“高精尖”仪器设备
一起去看看吧!
“最强武器”助力生产履约
1.焊接工作站
通过相机识别和激光定位技术
可解决钢结构在拼装过程中的偏差
及钢板不平整等问题
满足精准定位焊接的要求
通过AI神经网络识别算法,识别焊缝特征
全自动解析模型识别复杂3D焊缝轨迹
实现3D位置实时引导纠偏焊缝
2.爬壁机器人
采用永磁吸附方式、小型化、轻量化设计
能在钢结构表面灵活自主运动
可搭载焊机、视觉、超声、除锈、喷涂等
多种仪器设备
代替人工操作,实现钢结构智能化作业
3.便携式焊接机器人
采用拖动式编程模式
极大地降低了编程难度
机器人姿态可灵活调整
可实现全触控操作
支持图形化编程
可系统建立和优化焊接工艺库
通过云端支持,自动匹配焊接工艺参数
可广泛应用于薄板到中厚板的碳钢焊接
4.DIC系统
利用数字成像、双目立体视觉相关技术
通过追踪物体表面的散斑图像
实现构件在变形过程中
三维坐标、位移、应变的动态测量
速度快、精度高、易操作
揭牌合影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建三局一公司公众号